2023年3月8日 星期三

Happy Women's Day



昨天是猶太教的普珥節,紀念了一個女性以禱告托住一個民族,免去被種族清洗的歷史。今天婦女節,仍在延續女性這個主題。謹記以斯帖故事的寓意,在行動之前讓我們先一起低頭禱告吧。神的手能行的終究比我們多更多 🙏


祝大家婦女節平安快樂❤️

Happy Women's Day to all


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瑞典的幸福銀髮族與創新企業


瑞典今年獲聯合國「全球老年觀察指數」(Global Agewatch Index)評選為最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國家,許多中文報紙的標題是"最適合養老的國家",但很多退休後搬到南歐養老的瑞典老先生老太太們可能會一笑置之。因為瑞典氣候對老年人可是個嚴苛考驗。可見這個調查是指其他整體環境的總和評比。究竟有哪些條件讓這個原本氣候不適合老人居住的地方忽然躍居成首選呢?

「全球老年觀察指數」調查了全球91個國家,主要從收入保障、醫療衛生、就業與教育,以及有利生活環境等4項13個指標進行評比。Global Agewatch Index網頁的互動設計非常有趣,一點選your index項目就可迅速了解瑞典在四個項目上表現都算優等生,而其中最突出的項目分別是「醫療衛生」以及「有利生活環境」兩項。的確,瑞典的福利津貼制度可以讓瑞典老年人生活較無後顧之憂,加上社會硬體環境以及照護系統的健全,對銀髮族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有利考量,這些條件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有,但瑞典能面面俱到確實相當不容易,也可由此看出他們對人的細心體貼以及國家系統的效率。然而,這次想要介紹給讀者的是個很特別的老年相關服務,從中我們多少可以觀察到瑞典究竟是個怎樣的國家。

近年來報紙出現了一個提供銀髮族勞動力的人力銀行Seniorbolaget(譯:銀髮商社),瑞典人力銀行雖多,但這家銀髮商社)的新興服務卻是一枝獨秀。與其說是人力銀行不如說它是一種創新的工作模式。該企業更在今年獲得了DiversityIndex的企業獎項。在歐洲一片倒退與蕭條氛圍中,瑞典的創新動能仍在運轉著,甚至在另一個族群中發現生產力,銀髮商社不只善用了人力

,提供中老年人新的工作機會,也解決了社會轉型成小家庭與老年化社時所延伸出的問題,例如家庭支援不足,家務和接送小孩等工作往往成了雙薪家庭的負擔。因此這個工作模式所代表的意義對現代社會而言,便是找出社會的需要並且把人力資源放在最適當的地方。

為什麼善用人力資源在瑞典相形重要呢?其實瑞典在人民素質投資上向來不遺餘力,不僅提撥高比例經費在全民教育上,提供從幼教到高等教育近乎免費的學習環境以提高國民素質,除了正規教育外,成人教育、職業訓練等也是免費的。因此任何一個人進入職場前,政府其實已經花了想當多的投資金額。試想一個人從進入職場累積經驗到各方面都純熟且迎刃有餘之時,卻要退休了(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其中還有人會因病或因故提早退休,這對國家社會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損失。從國家角度來看,是長期教育投資的發揮不完全;從個人而言,則浪費了他們多年累積的工作經驗甚至失去生活成就的心理問題。因此銀髮商社的創辦,不只解決了中老年失業、經濟收入問題,乃至退休人士的心理健康和社會聯結等環節,此外更提供了饒富經驗的服務,與其說這是一個企業不如說它同時也肩負了社會公益功能。遑論以上這些選項都是老年指數的評估項目之一。

銀髮商社的創辦起始也很耐人尋味,原來是由幾位在瑞典大企業裡退役下來的銀髮人士所創辦,藉著他們在企業中累積的行政經驗與創意,這家商社召集了55歲以上的銀髮員工提供多元協助,如家事、房屋花園修繕、居家護理等,也可以聘請時薪制的臨時祖父母幫忙接送小孩等,恰好解決了都市小家庭的需要,此外銀髮商社也提供企業各種服務。有些行業或許喜歡聘用年輕人,但有些工作還是需要由有經驗者來擔任。這些創辦人就是藉著早期累積的職場經驗開創了事業第二高峰,也把他們的經驗用來幫助其他的銀髮族。因此相信隨著這類民間企業的蓬勃發展,明年瑞典應該還是會坐穩"最適合養老的國家"寶座才是。


Seniorbolaget網站 http://seniorbolaget.se/wpsite/

©原文刊登於Volvo會員雜誌。插畫發表於瑞典週刊 by Yunin Ström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慈善品牌重塑 -看Stockholm Stadsmission如何巧手翻新城市物資與人力


在高度工商業化的社會裡,常被視為棘手低下的問題如: 廢水處理問題,過度生產的物品何去何從,被社會淘汰了的人群流落到哪些陰暗角落?這些雖然不是我們每日思考的問題,卻是個存在事實。只要一不管這些環節,很快的整個城市生活便會受到直接衝擊。即便斯德哥爾摩這個城市也不列外。幸好大多數功能健全的社會多少都有數個慈善機構來照顧這些政府不管的事。

在瑞典18個國際慈善機構中,有很特別的在地機構Stockholm Stadsmission (以下簡稱SS)。這個機構除了廢水問題外,其他都是它關懷的對象。雖然瑞典慈善團體不乏規模更大、更有名氣的像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但如此與在地結合,再往外拓展的"時尚"級慈善機構卻寥寥無幾。然而別誤會了時尚就等同豪華亮麗,這可不盡然。

今年創辦滿160年的SS,初期關懷對象是街童和貧民,在過去貧困到得把樹皮磨粉做成麵包的年代,SS基於宗教精神而設立。在二十世紀社福制度建立後, 關懷的對象也依時代需要轉向最弱勢的族群,如未婚媽媽、受暴婦女、對成癮者的幫助、愛滋病患者及對憂鬱症患者的照顧等。除了人道關懷,他們更社立成人教育學校,扶植青少年與社會邊緣人(包含難民,移民,失學者),讓他們接受裝備,讓生命有更新的機會。

慈善機構辦學雖不是頭一回,但建校過程卻有許多事蹟值得一提。例如:為了避免浪費財力與物力,SS利用回收材料進行校舍整建,因此還獲得了國際建築獎項,今年校舍更被提名為2013年首都最佳十大建築之一,雖然沒有頂級建材,卻提供了極簡而舒適溫馨的學習空間。去年社工課的學生則參加了一個勸募企劃,募得了數百萬克朗,直接用於資助有需要的社工項目上,培植更多社工。

諸如以上的「建材回收」、「生命更新」概念,都可說是SS的主軸理念。凡被人看為低下無用的,經過Stadsmission的巧手塑造,無論是人、事、物都能找到新的價值。在這個「演化淘汰論」被視為主流的時代,我們看到了人事物價值再造的可能性。口號打得響亮不難,務實扎根卻是SS難能可貴之處。

要興社建校,協助弱勢,SS還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經費從那裡來?雖然也接受市民的捐款,但所得並不足以成就他們的工作。於是SS在斯德哥爾摩市內9個重要區段都設立了自己的二手商店。有的店賣工藝品、糕餅,有的販售二手衣物、陶瓷玻璃、家用品甚至大型家具等。在這景氣不佳的時期,店裡卻常是人潮不斷。而這些二手物資便來自市民和企業的捐贈。以致SS每周需要處理的回收物多達7頓之多。也足見市民和企業主對這個機構的信任和認同。

儘管Stockholm Stadsmission second hand(二手商店)給人印象有點灰僕僕,但其實這幾家店不只亮麗新鮮,位在最好的地段上.並成功的藉著媒體翻轉了一般人對這個老品牌的印象。例如店裡的REMAKE Project(回收再製企劃)則著眼於:將回收的骨董衣再製成新的時尚單品,也努力贏得年輕族群的認同。REMAKE概念不只吸引了城市裡的年輕潮人來尋寶,也給創意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雖然是個160歲的老品牌,卻有相當年輕的面貌與靈魂!二手店所得部分又回歸用在需要的族群身上,很合乎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這一切都符合了Stadsmission的初衷:「給所有市民一個更人性化的城市!」若有機會來到斯德哥爾摩,別忘了到它的二手店尋寶,感受一下這個城市最有人情味的角落。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教育國之本 - 看強國如何經營教育大業






經歷數年經濟危機後,歐盟裡還能屹立不搖並維持經濟正成長的國家不多,除了德國,只有瑞典和丹麥表現較突出且穩定。強國之所以能維繫實力,除了有健全社會經濟體系當前導,部分則有賴教育系統為後盾。兩者相扶持,缺一不可。舉例來說,瑞典曾因政策錯誤導致教育品質大幅滑落,以致2012OECD PISA成績嚴重下滑,但由於國家經濟體制仍然健全,因此短期內未影響國家成長,同時也給了教育部門幾年緩衝時間做修正。表面上PISA競賽成績反應一個國家在數學、科學、閱讀能力的素養,其測驗方式則可看出學生是否擁有參與社會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也看出一個國家的整體教育水平、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素養等。因此這不是單純的知識競賽,而是反應了國家的教育水平和未來競爭力。2012年結果出爐時,瑞典的教育部高層為失利而落淚,所幸最近幾年教育部找到修正方向,這一點也說明了他們DNA裏紮實的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才有辦法在短期內做出適當修正。至於他們在教育上做對了哪些事,以及瑞典之所以能勝出的強項,以下是我的觀察。

1學生的創造力 
東亞孩子的創造性固然不亞於瑞典,但由於課業評判標準僵化,習於一致性的標準答案,在多元創意上的訓練就不足了。例如我們的教育很多時候還停留在材料包”教育,也就是給每個孩子同一套材料,希望他們做出雷同的成果。相反地,瑞典在美感教育上,教學方式是給孩子一個引導方向,然後給他們較多自由來選擇材料和表現方式。反應在語言數理等核心科目上,則是提供不同程度的教材,設法讓每個孩子都以適合個人的方式來享受課程。至於如何保留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創造力,瑞典的方式是: 不花時間背誦知識,而把更多時間拿來加強閱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進行小組討論,學習表達能力。

2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不花時間背誦知識和考試,瑞典課堂給了學生更多實作的機會,而實作通常能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也挪出更多時間來舉辦主題學習活動,例如有個國小每年會舉辦丟雞蛋比賽”,首先把孩子混齡分組,發給各種材料如塑膠袋,A4紙張,橡皮筋,羽毛等(每年材料都不同),只要雞蛋從2樓掉下來不破,那一組就算合格了。把這類有趣的問題丟給小學生,讓他們在小組裏討論、合作、解決方法。這種思考模式的養成影響深遠,它教孩子思考、找解決辦法、和別人合作。雖然瑞典在數理科學項目上沒有亞洲學生突出,但這些團隊能力和創意能力卻成為社會長遠發展的更重要實力。

3適性發展
瑞典沒有補習班,國小中年級前也沒什麼課後作業,家長也很少加諸成龍成鳳的壓力,因此孩子大多能自由適性發展。未來孩子無論走如技職教育或學術路線,都盡可能依孩子的能力和興趣而定。開明的家長雖然不屬於教育部的規劃範圍,但和台灣家長過度介入教學的現況相較下,瑞典教育能常態正常發展,與父母尊重教育專業,不干涉教育現場有直接關係。

4終生學習
北歐教育裡最令人羨慕的一個現象是,不分年齡只要想進修或轉跑道,都不難找到成人教育體系繼續進修。中輟生也隨時可從各種教育管道補足學分,做在職或全時進修,隨時加強人力素質。這類學校有:”職業學校”(yrkeshögskolan),市民成人教育(folkhögskolan),市政府成人教育(kommun komvux)等,課程類型包含:職業證照教育,高等教育銜接課程,在職進修,退休人士進修課程等。也會根據人力市調了解5年後市場需要而增加所需課程,或為特殊族群如身心障礙者提供合適的課程,提高適性發展的就業機會。

瑞典雖然不是PISA競賽的榜首,但它發展很平均,有為人民細心考量之處。取之於民,也用之於民,高稅收最終還是用在人才培育上,協助人民適性發展,這是民所樂見,也是最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雙贏模式。


©全文刊登於MY VOLVO MAGAZINE。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白色聖誕



9月初正值瑞典各行各業暑休結束之際,工作郵箱裡也傳來許多預定12月推出的工作。案頭外的北歐陽光仍有餘威,於是我打開聖誕節的音樂檔,想藉著音符回想白雪紛飛的景象。不知不覺間我竟也開始期待起那黑夜裡滿滿的平安氛圍和各種食物香氣。

每年10月瑞典正式入冬之後,日光驟減,黑夜也隨之增長,到了11月底白天幾乎只剩數小時的微弱薄光,在厚厚雲層下整個北歐籠罩在深冬裡。在這昏天暗地之中,大家摸黑上班下班,接送小孩,參加晨間會議,在冰冷的風雪中出門打理一切事務,這一節奏看似和世界上所有其他人的生活無異,但人一旦失去了陽光,實際上連日常生活都需要多幾分毅力才能完成。直到2月日光回歸前,這樣的極地生活格外需要多一點聖誕燭火的溫暖。

雖然今日瑞典人的宗教信仰不再像以往深厚,但畢竟曾是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11月底開始的許多傳統活動都與基督教息息相關。例如耶誕夜前的第四個禮拜天算起是「降臨節」,過去是基督徒等待耶穌再次降臨的節日,今日則演變成瑞典家家戶戶開始為聖誕節做準備的開始。瑞典的主婦們紮起各具創意的聖誕花環,並點燃聖誕蠟燭(共四根)的第一根,之後的每個主日(周日)再點燃一根,直到聖誕節來臨。在這四支蠟燭相繼點燃時,於瑞典各個城市與教堂裡都有聖誕音樂會進行著,溫暖燭火中穿插著平安之樂,安撫生活在冰天雪地裡的人們,很神奇的,在這樣的儀式中總會升起一份深深的平安與幸福感,覺得白雪皚皚的冬日自有她的美與寧靜。

每年此時,瑞典家家戶戶的主婦們也開始預備節日傳統飲食,從耐擺放的五香胡椒餅乾,kola糖等自家陪烘培,到各種口味的醃鯡魚,跟聖誕大餐(Julbord)上少不了的瑞典肉丸火腿煙燻鮭魚,烤鮭魚生醃鮭魚野菇蛋捲濃湯楊森的誘惑(Janssons Frestelse烤牛肉瑞典拇指香腸米布丁番紅花糕點等基本菜餚,光這些確實夠人忙上4個周末了。即便如今瑞典女性職業婦女高達85%左右,但許多人仍維持著這些年節傳統,可見瑞典現代與傳統文化兼容並蓄的一面。

Julbord 這個瑞典文直譯是「耶誕自助餐」的意思, 值此佳節瑞典公司都會招待員工到餐廳"吃年菜",有的家庭過節也會上館子吃聖誕大餐。畢竟聖誕節要準備的冷盤熱淆真的是種類繁多,一個桌子絕對是擺不下的,就算在家備菜也是從爐子,流理臺再添張桌子一線排開,讓大家排隊打食,上了餐館也是一樣。因為花樣實在太繁多了,到底要從那道菜著手也是項重要的禮儀常識。首先是冷盤開胃菜,如各式醃鯡魚和杏仁馬鈴薯之類,然後才能正式進攻其它肉類美食,先是烤鮭魚,然後依序是火腿,野味等。到餐廳吃聖誕自助餐還有一個誘因,就是桌上多了各種野味,如麋鹿肉、鹿肉等在家較不容易全部備齊。基本上瑞典人用餐是很有層次感的一道一道來,所以適度控持份量也很重要,如果吃到第2,3道就舉白旗,那後頭的各式甜點就擺放不下了。所以好好的吃完這盛宴真需要幾分自治力和經驗,才能畫下完美句點。


天性愛唱歌的瑞典人,不止仲夏夜夏末螯蝦節喜歡一起唱和,聖誕節家族聚餐自然也免不了此昇彼落的飲酒歌。歡樂的歌聲中,幾杯燒酒下肚。年長的男人都成了鼻頭紅通通的聖誕老人。久不見的親友們也一同來同歡暢談。即使外頭是白雪籠罩的深冬,此刻每個人的心中卻是無比溫暖的。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卓越的動能


喜愛家居設計的人相信都不會錯過瑞典的家具,尤其木質家具多年來人才輩出,每年推陳出新產出美觀又能保值的家具,是個相當有經濟潛力的產業。然而單就產品很難看出瑞典人對木頭的情感有多深厚,但歸根究底這份熱情才是支撐整個產業的核心,究竟他們如何培養的?則須從不同層面來了解其文化底蘊。

瑞典國寶級童書作家阿思緹.林格倫女士曾出版了一系列“小搗蛋艾米爾”(Emil i Lönneberga,親子天下出版),曾被翻譯成44種語言出版。小男孩艾米爾個性活潑好動,因好奇心使然,每次闖禍會被關進柴房裡面壁思過,但他父親不曉得其實艾米爾對這處罰絲毫不以為意,因為每次關禁閉時他會拿出預先藏好的削刀,繼續做他的木雕。在柴房裡做木工反倒成了他最能安靜的時光。不只艾米爾這樣想,木工其實也是許多瑞典男人喜愛的閒暇活動,而且從6-99歲同樣充滿熱情。
瑞典人對木工的熱愛可以從學齡時期說起。以小學生來說,他們不分性別自6歲就進入學校的木工教室了,且在每天課後活動時間可自由進入有老師看管的木工教室,使用削刀、鋸子、釘槌、打磨機等台灣家長可能認為危險的工具。瑞典低年級的孩子大都做過奶油刀,這個入門木工基本上只需要一根木頭,加上刨刀跟砂紙就可完成。升上中年級後則開始自由設計跟製作玩具、家具等物件。使用的材料不是材料包,而是從設計到打版、切割的實作。這是目前盛行的手做教育,在瑞典卻一直是如此教育孩子的。實作可以讓孩子結合思考和創意來解決問題,從無到有製作物件的過程也帶給小朋友無可比擬的成就感。


請公公特別量製的木製廚具,使用的材質是杜松木


我們知道各地的建築和工藝往往反映當地最容易取得的資源,瑞典的森林覆蓋率高達58%(註1),和台灣的林地面積竟然是相近的(註2),資源上其實是豐富的,只是沒有像瑞典如此應用在各個領域。其實木工還有另一種無用之大用,即手做的療癒功能。很多工藝匠人跟艾米爾一樣,雙手專心於各種工藝製作時,心中雜念和焦躁感往往會逐漸消失,隨之升起的是一種專注的樂趣和喜悅,這是個奇妙的過程。
於是成人工藝課程在各地設立,提供了各種年齡不同的學習管道。除了職人的家具設計,在瑞典甚至有為先天/後天腦傷病患設立的成人工藝復健中心(Daglig Verksamhet),對象包括發展遲緩、自閉患者、身心障礙等對象。這類工藝訓練不只提供患者藉手腦協調的過程重新建立腦部神經連結,也成為與社會重新接軌的起點,讓這些人最終有機會重回職場。可見工藝的運用和療癒功能其實超乎我們的想像,它的用處也不僅限於工藝設計的生產範疇中。
從這些不同學習管道可以看出瑞典木工文化的底蘊。但直到近日在瑞典公婆家中看到一副傳承近一世紀之久的手刻沙拉匙叉,才逐漸把這些不同的木工活跟成果都串連了起來。多年來我都以為這副木質匙叉是出自匠人之手,沒想到是婆婆的叔公年輕時手刻的結婚禮物,而他的正職其實是位醫師。這是木工深入民間的無數例子之一。此外許多瑞典男人喜歡自己蓋房子,我公公也有一間車庫改建的木工工作室,他除了閒暇時蓋房子當消遣,偶爾也接受我的訂製,幫我做些鍋鏟工具跟長板凳之類的物件,但他謙虛地說在這副沙拉匙叉前他真的算雕蟲小技了。無論如何,木工顯然相當受瑞典男人的喜愛的。
家傳的沙拉匙叉

瑞典人對木工的這份熱情讓我想起一位瑞典企業人事主管談她錄用人的標準,該主管進入職場前儘管連高中文憑都沒有,卻肯定學歷有其優點,但如她所言:用人時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求職者對工作領域是否懷有熱情,因為:「對職務有熱情的人,在那個領域也常會有特別優異的表現。」這一席話很適合拿來理解瑞典人與木工的關係,因為正是本著一份對木頭的單純熱情,他們設計的木質家具也一枝獨秀,散發出瑞典人的簡單踏實和優雅氣息。

1。數據來自https://www.cbd.int/countries/profile/default.shtml?country=se
2。數據來自http://www.forest.gov.tw/

◎全文刊載於Volvo會員訊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鐵路台車遊瑞典 Dressincykling





每年暑假瑞典父母都要費盡心思給孩子安排活動,偶爾會有體育類的夏令營但絕無安親課輔或才藝班,大多是帶著孩子上山下海的親子共處時間。父母如果無法同時請長假,也會輪休陪小孩。加上暑假是男孩子迷上電玩的明顯分水嶺,長時間關在家裡對孩子影響不小。因此帶著孩子到處開發新景點時發現了很特別的台車踏青活動。

第一次聽到「台車」時也很好奇,當下想到的是二戰電影或迪士尼卡通裡的畫面,儘管不是鐵道迷也想親身體驗一下這種在鐵道上行駛的“三輪車”。台車構造最多有四個輪子,但常見的還是三輪車,我們連續兩次造訪的Delsbo車站(1)提供了兩種車型,一種是簡易台車(Enkeldressin),可供兩個大人或一大兩小使用,另一種是協力式台車(Tandemdressin),可兩人騎乘,最多供3個成人或22小的組合。台車原本是鐵道人員在執行維修、檢查、換站等任務時使用的交通工具,直到80年代逐漸被鐵道工程車取代,加上經濟和城鄉變化因素產生不少廢棄鐵路支線,相結合下台車旅遊便逐漸興起了。目前在瑞典就有15處提供台車休閒活動(2)







這項休閒活動其實並沒有推廣給國外遊客,通常是熟門熟路的瑞典人才曉得。加上鐵路沿線一帶人煙罕至,因此來訪的遊客可以慢慢踩著踏板,健身的同時還可以欣賞沿途的美景。可以按照自己步調前進是台車旅遊的好處之一,遊客可以按圖索驥隨時停車,如果想留在沙灘上戲水野餐,只要把台車移到軌道旁就行了。對於想優雅出門的女士們,車站咖啡廳還提供了野餐籃服務,野餐木箱裏包含了瑞典式三明治、保溫瓶裝的熱咖啡、小孩的果汁和牛奶,還有水果和手工餅乾等。讓女士們可以美美地出門,坐在台車凳上好好欣賞男士踩踏板的英姿和風景。台車旅遊的開放時間通常在59月份,當夏日的陽光穿透包圍鐵道的樹海灑下,整個甬道會映射出北歐獨有的繽紛綠光,穿過無止盡的綠光隧道後,偶有開闊的田園或大片海景迎面而來,是種難以言喻的感官體驗。




這個在靜謐中帶點刺激好玩的台車旅遊是會上癮的,第二次再訪我們依舊放棄價格差不多的旅館,選擇了Malnbaden Campsite露營地(3)。和台灣一樣,瑞典的露營地也變得很現代化,不只住房多樣化而且設備也很完備,除了有傳統的帳篷和房車進駐,還有木屋和旅館可供選擇。營地裡的設施也不少,不只有海景餐廳還有迷你高爾夫球場、兒童遊戲場和腳踏車出租服務等。而我們選擇的小木屋也配備了簡易廚房,外面還有個小院子,空間比旅館舒適自在。只要不介意和別人共用衛浴的話,這裏的環境其實提供了另一種更貼近自然的享受。

幸好住宿地點提供了一定的生活機能,才有辦法利用廚房裡的工具將鐵路沿線採到的雞油菌即時處理。雞油菌(Kantarell)堪稱北歐野菇之后,因為香氣清香獨樹一格,和菇中之王牛肝菌(Karljohan)分別稱霸菇界,美味程度讓北歐人就算冒著被寄生蟲叮咬的危險還是會到森林裡尋寶。但今年在斯德哥爾摩以南都欠收的情況下,我卻意外在坐台車時發現許多質量均佳的雞油菌,而且就在軌道旁。於是數次呼叫車夫踩煞車,下車摘了不少,直到盒子快塞爆了才依依不捨地向路上的人間美味告別。回到木屋後,我用刷子將泥土枯葉除去,切丁後用平底鍋中火加熱,讓野菇的水分在鍋內收乾後,再加入奶油即可。處理好的野菇在冰箱裡可保存至少7-10日,擺冷凍庫的話放上一年也沒問題。這種傳統作法也適用於其他菇類,好處是可以把香菇的香氣濃縮並有利長時間保存。炒好的半成品還可以加工成野菇煎蛋,野菇濃湯或牛排醬等。是北歐最珍貴的季節性美味。




台車旅遊的附加樂趣不少,而且這種戶外休閒活動不只受到瑞典家庭歡迎,也常見到不少年輕人結伴或情侶組合。來瑞典不妨試試這種獨特的旅遊方式,就算不是鐵道迷也會大呼過癮,至於鐵道迷自然是更不容錯過了。

(1) http://www.dellenbanan.se/
(2) http://www.jarnvag.net/banguide/dressincykling
(3) http://www.malnbadenscamping.com/

◎全文刊載於Volvo會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