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慈善品牌重塑 -看Stockholm Stadsmission如何巧手翻新城市物資與人力


在高度工商業化的社會裡,常被視為棘手低下的問題如: 廢水處理問題,過度生產的物品何去何從,被社會淘汰了的人群流落到哪些陰暗角落?這些雖然不是我們每日思考的問題,卻是個存在事實。只要一不管這些環節,很快的整個城市生活便會受到直接衝擊。即便斯德哥爾摩這個城市也不列外。幸好大多數功能健全的社會多少都有數個慈善機構來照顧這些政府不管的事。

在瑞典18個國際慈善機構中,有很特別的在地機構Stockholm Stadsmission (以下簡稱SS)。這個機構除了廢水問題外,其他都是它關懷的對象。雖然瑞典慈善團體不乏規模更大、更有名氣的像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但如此與在地結合,再往外拓展的"時尚"級慈善機構卻寥寥無幾。然而別誤會了時尚就等同豪華亮麗,這可不盡然。

今年創辦滿160年的SS,初期關懷對象是街童和貧民,在過去貧困到得把樹皮磨粉做成麵包的年代,SS基於宗教精神而設立。在二十世紀社福制度建立後, 關懷的對象也依時代需要轉向最弱勢的族群,如未婚媽媽、受暴婦女、對成癮者的幫助、愛滋病患者及對憂鬱症患者的照顧等。除了人道關懷,他們更社立成人教育學校,扶植青少年與社會邊緣人(包含難民,移民,失學者),讓他們接受裝備,讓生命有更新的機會。

慈善機構辦學雖不是頭一回,但建校過程卻有許多事蹟值得一提。例如:為了避免浪費財力與物力,SS利用回收材料進行校舍整建,因此還獲得了國際建築獎項,今年校舍更被提名為2013年首都最佳十大建築之一,雖然沒有頂級建材,卻提供了極簡而舒適溫馨的學習空間。去年社工課的學生則參加了一個勸募企劃,募得了數百萬克朗,直接用於資助有需要的社工項目上,培植更多社工。

諸如以上的「建材回收」、「生命更新」概念,都可說是SS的主軸理念。凡被人看為低下無用的,經過Stadsmission的巧手塑造,無論是人、事、物都能找到新的價值。在這個「演化淘汰論」被視為主流的時代,我們看到了人事物價值再造的可能性。口號打得響亮不難,務實扎根卻是SS難能可貴之處。

要興社建校,協助弱勢,SS還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經費從那裡來?雖然也接受市民的捐款,但所得並不足以成就他們的工作。於是SS在斯德哥爾摩市內9個重要區段都設立了自己的二手商店。有的店賣工藝品、糕餅,有的販售二手衣物、陶瓷玻璃、家用品甚至大型家具等。在這景氣不佳的時期,店裡卻常是人潮不斷。而這些二手物資便來自市民和企業的捐贈。以致SS每周需要處理的回收物多達7頓之多。也足見市民和企業主對這個機構的信任和認同。

儘管Stockholm Stadsmission second hand(二手商店)給人印象有點灰僕僕,但其實這幾家店不只亮麗新鮮,位在最好的地段上.並成功的藉著媒體翻轉了一般人對這個老品牌的印象。例如店裡的REMAKE Project(回收再製企劃)則著眼於:將回收的骨董衣再製成新的時尚單品,也努力贏得年輕族群的認同。REMAKE概念不只吸引了城市裡的年輕潮人來尋寶,也給創意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雖然是個160歲的老品牌,卻有相當年輕的面貌與靈魂!二手店所得部分又回歸用在需要的族群身上,很合乎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這一切都符合了Stadsmission的初衷:「給所有市民一個更人性化的城市!」若有機會來到斯德哥爾摩,別忘了到它的二手店尋寶,感受一下這個城市最有人情味的角落。

沒有留言: